首页 > 汽车地带 车讯
奇瑞:从"试错"到"纠错"反弹待何时?
2014年06月26日 11:16今年1至5月,奇瑞汽车销量18.11万辆,去年同期约为20万辆,同比下降10%。目前战略调整后奇瑞,还没有表现出多大反弹能力,反而遭遇市场下滑,奇瑞的前途究竟会怎么样呢?很多人都说“奇瑞再也折腾不起了,做减法难能可贵,提升产品力是关键”,奇瑞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试错”,尽快找到“纠错”的方法最重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至5月,奇瑞汽车销量18.11万辆,去年同期约为20万辆,同比下降10%。奇瑞相关人士表示:在轿车方面,由于转型战略的推进,回归“一个奇瑞”的需要,部分车型逐步淡出,销量确实受到一定影响。
但从4、5两个月的表现来看,随着新产品的推进,包括瑞虎、艾瑞泽7、E3等,产销数据呈上升趋势。5月份,奇瑞在国内销售22074辆,同比增长15.7%,超过国内乘用车整体销量同比13.85%的增幅。与此同时,SUV是此次奇瑞汽车实现平稳增长的主力车型,其中,瑞虎3售出3682辆,同比增长16.4%;瑞虎5销量高达7349辆,跻身国内SUV销量第一军团。
地处芜湖,坐拥长江重镇,一度扮演“自主品牌急先锋和领头羊”角色的奇瑞汽车,曾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多位当年见证了奇瑞第一百万辆汽车下线的业内人士感慨:那时候觉得奇瑞真是有希望,从获得“准生证”到正式脱离上汽,再到短短数年取得百万辆业绩。
但奇瑞在随后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瑞麒G5、G6车型为代表的“高端化”战略失败、产品序列盲目扩充、多品牌战略失意……奇瑞确实在用实际的探索,帮自主品牌“试错”,如何找准方向,及时“纠错”,更是每一个关注自主品牌发展的汽车人,最大的心愿。
目前战略调整后奇瑞,还没有表现出多大反弹能力,反而遭遇市场下滑,奇瑞的前途究竟会怎么样呢?
回归“一个奇瑞” 转型仍需时间
熟悉奇瑞的人都知道,自主品牌追梦的初衷是甜蜜的,但过程却充满艰辛和险阻。不可否认,奇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市场环境下,以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以满足国内工薪阶层对汽车产品的需求,推动了国内汽车市场从公商务消费向家庭消费迅速转变。
用奇瑞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的话说:自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奇瑞人便矢志不渝以打造民族汽车品牌为己任,一路追逐梦想,一路孜孜以求。笔者在去年采访尹同跃时,他曾较为坦诚地表示:要改变过去单纯追求销售数量的思路,品质和品牌,更需要看中。
“回归一个奇瑞”是近年来谈得最多的话题,它强调改变过去混乱分散的品牌标识和产品体系,全部统一于奇瑞整体的LOGO。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销售公司总经理黄华琼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将通过对现有产品的梳理,逐步确立新的产品架构,由目前20余款产品逐步精减并形成由11-12款产品组成的产品型谱。
据了解,奇瑞汽车未来将逐步形成4大产品系列,分别为QQ、风云、瑞虎和艾瑞泽系列。其中QQ系列会承担所有的A00级产品,风云系列产品覆盖从A0级到A级,定位偏向于注重家庭、实用的用户;瑞虎系列继续主打喜爱SUV车型的用户,去年上海车展中展出的β5概念车将量产成为瑞虎系列下一款产品;艾瑞泽系列产品覆盖从A0级到B级。
而在2008-2010年期间,因为汽车市场空前高涨,奇瑞采取了激进的扩张战略,构建四个子品牌(奇瑞、瑞麒、威麟、开瑞)和三大销售公司(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商务车销售公司、微车销售公司)。一时间,甚至连奇瑞的员工,都很难分清楚产品之间的定位,更别提细分市场和终端用户。
也正是奇瑞在“分品牌战略”中的试错,直接影响到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提高警惕。有评论调侃说:奇瑞分品牌,吉利就跟着分;奇瑞回归了,吉利现在也跟着收缩,很多时候,奇瑞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交了学费。
吸纳新鲜血液 产品力尚待观察
伴随着奇瑞战略调整的步伐,在高管的排兵布阵上,改革力度也不小。目前主导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副总经理陈安宁,主管市场和营销的总助黄华琼,都并非奇瑞的“元老”。在笔者多次采访和接触得过程中,也深切地感受到尹同跃希望通过吸纳新鲜血液,实现对奇瑞变革的勇气。
在营销领域,笔者也观察到:奇瑞正在改变过去“老派的做法”,寻求一些突破和创新。据奇瑞相关人介绍:目前正在积极开展体育营销、数字营销,包括艾瑞泽7挑战吉尼斯活动,和羽球协会联手举办挑战赛,强调了与消费者互动。此外,今年新瑞虎3还采用了颇具创意的“微信上市”,是国内第一家采用微信上市的车企;同时,牵手汽车垂直网站试水汽车电商平台,在营销方面动作更加灵活多变。
但需要反思的一点是,花大力气寻求市场“走量”,肩负奇瑞转型重任的艾瑞泽7,并未取得预期的成绩:5月份艾瑞泽7国内销售1844辆,虽然环比增长6.4%,但不足两千的销量,在A级车市场的表现差强人意。
客观地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奇瑞从去年开始强调的“二次转型”,希望能在短期内看到“立竿见影”的成效,多少有些苛求。但在自主品牌产销九连降的低迷环境下,寄望自主能够快速突围,也是迫在眉睫的必然诉求。很多人都说“奇瑞再也折腾不起了,做减法难能可贵,提升产品力是关键”,奇瑞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试错”,尽快找到“纠错”的方法最重要。(记者黄春棉)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auto.72177.com/2014/0626/18434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