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商业资讯 企业资讯

虚假医药广告转战网络 借竞价排名坑害患者

2014年04月16日 10:46

“老伴的头发还不如原来,变得像枯草一样。”近日,张大妈向记者申诉,她购买了一款名为“叶赫那拉乌发散”的染发品,但是按指示用过后不仅没有出现电视广告所宣传的神奇效果,头发反而不如从前,变得向枯草一样。想起对方承诺“无效退款”,张大妈拨通“全国客服热线”表示想把剩下的染发品退掉,对方最初说“给退”,再拨打就不接了。

记者注意到,这种“叶赫那拉乌发散”外包装上产品批准文号为“国妆特字 G20120404”,查询后发现,其注册名称是“维彩莉染发膏(自然黑色)”,包装盒上也标有该字样,只是比较小。随后记者多次拨打包装上标明的“全国客服热线”,试图联系上公司客服,但实际情况不是无法接通,就是通了没人接听,截止记者发稿时,仍然没有联系上相关工作人员。

实际上张大妈的遭遇并不是个案,上月底,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2014年1月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公告,涉及产品25个品种,均是发布在平面媒体上。根据公告,广告中标示名称为“润骨素”的保健食品,批准的保健功能为“增强免疫力”。该广告严重篡改审批内容,使用绝对化语言,声称能“修复受损关节,全面补充关节营养”,承诺“每天1500毫克氨糖,还你一副好身骨”,误导消费者。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些被曝光并且已经被通报批评的产品并未销声匿迹,而是转战到了网络。时至今日,在某搜索引擎输入“叶赫那拉乌发散”、“润骨素”,出现的结果中,排名靠前的都是夸大事实的虚假医药推广链接。打开链接,神奇的疗效、低廉的价格、快捷的物流服务,其中不乏“不死的癌症”、“没有副作用”、“权威认证”等煽动性字眼,并且还有大量患者“现身说法”,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掉入商家设下的圈套。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网络上的虚假广告和信息正越来越多的通过搜索引擎影响着消费者。而医疗性信息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医疗卫生知识匮乏,缺乏必要的医学常识,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特别提醒消费者,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难以正本清源,要避免被虚假广告误导,广大消费者应增强自身辨别意识,对于网络推广信息,要懂得识别,选择合法渠道购买相关产品,谨防上当受骗耽误治病。

文章来源:http://www.72177.com/html/201404/16/1741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