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商业观察 产经

基金子公司周岁:规模奔万亿 投后管理缺失

2013年11月25日 15:56

首批基金子公司成立至今已满一年,但对其发展现状,外界依然是雾里看花。

中国基金报面向55家基金子公司展开问卷调查,获得35家公司的反馈,子公司神秘的面纱由此掀开。

万亿规模触手可及

参与中国基金报调查的35家子公司整体规模超过2700亿,而未参与调查的20家子公司里,有12家的母公司都是大中型基金或银行系基金,这类子公司实力不容小觑。

据记者多方了解,业务开展最为迅猛的招商财富、民生加银资本和平安大华汇通财富截至10月底规模合计已逼近3000亿元,万家共赢、工银瑞信投资、嘉实资本和红晟资产等的规模合计也超过700亿元,再加上其他未参与调查的公司,子公司整体规模已经接近7000亿元。

规模快速增长,也意味着子公司业务成为基金公司的新“金矿”。即使7000亿规模全部是通道业务,按照目前市场通行的千分之一通道费计算,子公司也能获得至少7亿管理费收入。这也是基金公司前赴后继申请子公司资格的直接动力。

沪上一位监管层领导乐观预测,“基金子公司整体规模到年底有望突破万亿。”照目前中国基金报掌握的数据来看,这并非难事。

通道业务领跑

外界看来,基金子公司自出生起就贴上了“通道”的标签,但不少子公司未来会将业务重点放在主动管理业务上。

调查显示,从子公司现有业务形式来看,通道类、半主动管理类和纯主动管理类业务基本上三分天下;而谈及明年的规划,半数以上的子公司均将主动管理型产品和半主动管理型产品列为业务重点,愿意发展主动管理型产品的公司接近40%,而愿意重点发展通道业务的公司只有23%。

与子公司合作最多的,是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数量占比合计超过60%,这一类项目绝大多数是通道业务。此外,保险公司、上市公司、期货公司、租赁公司、地方政府等其他机构,也与子公司有过合作。

业内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是1亿元的项目,如果是通道业务,只能赚10万元甚至更低,但如果是主动管理业务,按照1.5%到2%的管理费计算,就能赚上百万。

实际上,在银行资管资格放开之后,不少子公司人士开始意识到通道业务可能难以持续。调查也显示,认为银行开展资管业务会对子公司带来冲击的公司接近80%,这或许会倒逼子公司更加重视主动管理业务。

据记者了解,子公司的产品创新节奏远比外界想象的更快,在P2P、影视制作、艺术品投资、融资融券、信用卡余额等种种新主题上均已开发出很多产品。有子公司人士称,子公司产品都依据客户需求做设计,往往一家公司推出创新产品就会引来无数模仿者。

投后管理缺失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子公司风险控制是从源头入手,设立项目评审会、建立防火墙、母公司参与风控等。有些公司聘请资深信托人士作为风险控制官,有公司找第三方做风控支持,也有公司专门成立风险控制投委会。

但是,从公开资料来看,子公司的风险把控仍然不够严格。目前在售的基金子公司房地产融资产品里,有一些项目并不满足信托公司的“432”铁律,即“四证齐全、30%自有资金投入、二级资质”。

此外,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投后管理的缺失也应该引起子公司重视。但是,接受中国基金报调查的35家子公司仅有2家提及投后管理。该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是因为目前子公司以通道业务为主,因此不需要做投后管理,但如果子公司未来将业务重点放在主动管理业务上,投后管理必然是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文章来源:http://finance.72177.com/2013/1125/14647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