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乐活生活 房产家居

昆塔吊林立视觉疲劳 大拆大建城市需要多少塔吊

2013年10月31日 21:50

在昆明开车,千万别开手动挡,累。

“还有更累的,无论走在哪条路,车窗外总有塔吊,视觉疲劳。”

听的抱怨太多,也就麻木了。

上班、下班、逛街、交友,无论你在哪,总有高高在上穿透围墙的建筑手臂撞进眼里。

昆明有多少工地没数过,但从城中村改造的数目来看,上百都少说了,而且还都在主城区。

一座城市,如果用“大拆大建”来修饰,幸福感可能就太渺小了。

不是宜居的节奏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昆明人,虽为昆明的发展高兴,但看着昆明一步步形成的现状和预计的未来,忽然无端的悲伤。

曾经的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而现在的昆明“空气常伴沙尘飞,塔吊不断立满城”,完全不是一个宜居的节奏。

记得有人对我这样形容过昆明:“尽管它四季如春,尽管它阳光明媚,尽管它叫春城,目前它离宜居也还有一定距离。”在他看来,当一座城市提出是否宜居的命题时,意味着此城市急切盼望得到居住者和更多外地人的认同。而一座城市是否宜居,说到底,就是它能否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良好、安全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能否让居民感到温暖和幸福。现在的昆明交通秩序混乱、城市嘈杂缺乏绿化和人文关怀……已经失去了这个城市最悠闲的生活。

采访中,有着几十年规划工作经验的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原院长陈兴华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未来也没有历史,那么这个城市是失败的。”在他看来,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的未来,如果没有规划,仅凭现在说话,这个城市是失败的。现在的昆明大拆大建,特别是一环内,很多历史文化已经在建设中消失,我们是不是该放慢脚步,回想昆明需要什么?昆明市民需要什么?

“饼”摊得有点大

李静和张玉白天同在三市街的一家公司上班,下班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坐公交车回家,但是方向却正好相反,一个往北回金实小区,一个向南回世纪城。通常他们都会在北京路换乘公交,这条连接昆明南北的主干道,每天来来往往着许多这样的上班族。

随着昆明城市开发建设不断拓展,在市区周边出现了不少“新兴区域”,由于城市布局的限制,这些区域往往只具备居住功能,要寻找好的就业机会仍然不得不涌向城市的中心地带。至于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更是畸形的集中在城市中心。人们如此奔波于城中心和居住地,造成“钟摆效应”,从而产生用能、用地、交通三大障碍。

城市如同“摊大饼”般的向外扩张。

陈兴华说,摊大饼,只是打比方的说法,按专业表述,是指城市单中心蔓延发展模式。像昆明,一环、二环、三环……摊了几十年,摊出一张上千平方公里的“大饼”。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很多城市病都是这么“摊”出来的。

“摊大饼不好,这个道理,不少市长都懂。跳出老城建新城,变单极发展为组团发展,他们爱这么说。”可一做起来,还是摊大饼,而且摊几张“饼”:副中心、新城区、卫星城……城镇人口密度下降,便与此有关。在我们生活的不少城市,这几年不停“拉开框架”,东西南北四面建新城。饼,可以这么成倍摊大,可人口增长没法同步了。因此,有些新城人气少,夜间“黑灯率”高,自然不足为奇。

“城市发展有延续性,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不能一概否定以往的城市规划。”陈兴华认为,城市规划无法脱离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历史阶段会形成不同的城市格局。一个时期的城市规划不应该超越历史环境空想,应该结合历史环境来考虑。他还表示,城市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不能走无限制的摊大饼模式。

在陈兴华看来,如果非要摊饼,那应该有多少“面粉”,摊多大的“饼”;有多少人,摊多大的“饼”。这“多大”,就是需求决定的城市边界。即便预留空间,也应有度,有科学依据,不可一味求大。道理很简单,与其把有限的资源投进遥遥无期的未来,造出一座座“空城”,不如集中力量,摊好眼前的饼。比如,加快改造老城区、加快整治城中村、增加公共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城市化不是土地的城市化,而是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城市化;城市化不是数字的城市化,而是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的城市化。春城晚报

文章来源:http://life.72177.com/2013/1031/14319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