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商业观察 产经

银行理财野蛮增长 基金理财产品化转型太慢

2012年12月23日 20:23

陈慧晶

华夏银行中鼎理财风波一经披露,就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整体关注。据12月5日惠誉评级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银行资金更多地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获取,中资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给整个行业带来的风险正在不断上升。

随着年末吸储压力加大,银行理财产品发售仍在不断升温。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杜金富指出,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6.73万亿元,比2011年末4.59万亿元增长近47%。WIND资讯数据显示,5年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暴增了8.68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6%。而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也从2007年的55家增长到120家。

银行理财产品的暴增,并“没有使得银行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在法律层面得到很好的明确,理财产品缺乏一个顶层设计。不管是信托还是基金,其固有资产和受托资产明确分开,受托资产的每一个组都有自己的基金会计。而理财产品则没有很普遍地建立起基金会计。”光大银行[微博]财富管理中心产品总监郭新忠表示。

野蛮增长

从 数量发行上,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长非常迅速,2007年的全年发行量仅为3040款,而至2012年已经达到29450款,日均发行84款。与此同时,城商 行等中小银行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行主体。2010年55家发行人发行的产品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发行的产品占比仅为15%,而2012年,两者所发行 的产品数量占比已经接近30%。城市商业银行取代了外资银行成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中的第三大主体。而一些城商行的高收益产品已成为其重要的品牌形象之 一。如东莞银行发行的玉兰理财系列,在今年的到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排行榜中,“玉兰理财”价值成长系列之债券3号个人理财产品以39.899%的高收益排行 第一。

惠誉评级指出,城商行等中小银行流动资产较少,且存款基础较薄弱,他们充当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更容易出现理财产品的偿付问题。

从去年开始,理财产品快速发行带来的风险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从规范银信合作到颁布《商业银行理财销 售管理办法》,到要求单个产品单独核算,监管层试图控制这一表外业务的野蛮生长,防范风险。但在风险控制端,虽然各家银行都在采取措施以促进理财业务的规 范化运作,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要将总量庞大的资金池产品一夜间转化为清晰的单独核算模式,几乎没有可能,需要时间过渡,同时,投资者这 端的风险意识教育也应及时跟进,才能共同促进理财业务的透明化发展。

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业主管合伙人梁国威指出,理财产品的火爆发行缘于银行间对存款的争夺,这包括了银行间的竞争,还有银行和影子银行如与民间借贷之间的竞争。现在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是最接近利率市场化的产品,具备一定的与民间借贷抗衡的能力。

而 随着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减少,1-3个月理财产品成为发行主流,2011年1-3个月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仅为35.86%,2012年则已经达到 60.02%。超短期产品减少的同时,委托期限在6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占比也在逐渐减少。2009年时6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占比尚有24.32%,而 2012年则已经减少到11.11%。一位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中长期理财产品虽然预期收益更高,但因为长期占用资金,且有很多非保本产品并不能如 期实现预期收益,所以投资者反而更倾向于投资短期产品。

作为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途径, 虽然银监会在过去两年间不断加强对银信合作的监管,单一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确实已经大幅减少,但更多的涉及信贷资产或信托贷款的理财产品被设计成为 了组合资产投资的方式。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1季度,单一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急剧下降到24款。但WIND资讯数据显示,产品组合 中包含信托类资产的比重并不低于36%,与去年的发行量基本持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信托资产投资于公司债券和企业贷款。

与此同时,银行也在通过其他渠道进行理财产品融资业务的创新。比如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火爆发行的信用证收益权,因为与银行汇票同属于支付结算工具,都有短期融资性质,且不计入信贷额度,受到市场热捧。如中国银行9月12日发布的中银集富专享理财计划180天2012年第099期产品中,明确指出主要投资于募集资金国内信用证收益权、银行存款、债券等金融产品。其中投资于国内信用证收益权资产的比例将为理财资金的90%。

梁 国威告诉本报记者,不管用何种方式进行投资,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是投向贷款和债券,突显出的是信贷风险。银行从投资者处募集的资金,再投向贷款企业,虽然银 行是一个中介机构,但当贷款企业的流动性出现风险时,银行很难避免责任。有些银行会做垫款,有些银行会继续发理财产品,把流动性风险再传递下去。

梁 国威警示说,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下,投资者都要求高回报,那么银行尤其是一些议价能力弱的中小银行就必须将资金投向高回报的项目中去,而这样的项目和企业往 往都含着较高的风险。他认为,2013年资产质量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发放的贷款一样面临着很高的信贷风险,预计2013年出现风险事 件会比2012年更多。

转型之困

去年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要求理财产品中写明各类投资资产的种类和比例区间。从本报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银行都已经逐渐在向产品披露更清晰、更透明的方向发展,但若要清晰获知其理财产品的具体投向,依然十分困难。如在招商银行推 出的招银进宝之贷里淘金475号理财计划中,投资方向和范围是投资于AA级(含)以上信用级别高、流动性好的银行间市场流通债券,以及高评级信用主体资 产、资金拆借、信托计划、银行存款等其他金融资产。其中,债券资产的占比是30%-90%,资金拆借及逆回购是0-60%,银行存款0-50%,其他资产 占比是0-65%。

郭新忠认为,银行在说明书里写出多少比例和信息是否透明没有必然的 关系,关键是要看后续的信息披露。如果银行越来越走向一种组合化和主动的管理模式,管理人根据市场情况相机抉择是非常重要的,固定比例进行投资很难操作。 关键问题在于后续的持续披露,比如大类资产的持有比例是多少,前十大的持有股票是什么。

而 在后续信息披露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尝试对产品进行定期披露和单独核算。如光大银行就在年中上线了一套新的管理系统,将每一个组合型产品设一个自 己的账号,单独管理单独核算。同时,对资产组合类的产品出具定期的投资报告,给出大类资产的比例以及持仓的前十大投资品。又如招商银行的睿远理财计划,会 给出月度运作分析,披露详细的投资方向和净值表现。

但对于一些中小银行来说,一方面是投资管理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无法拿出大量资金进行IT系统建设,对理财业务透明化的进展相对较慢。事实上,在现在6.73万亿的理财余额中,绝大部分都属于资金池产品,要将这些产品慢慢厘清尚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 郭新忠则认为,在银行推进理财业务向透明化、规范化转型的同时,投资者教育也需要加强。现在投资者对信息披露的关注程度也不够。尤其是当市场上形成了刚性 兑付的预期后,而且发行的很多产品都是固定收益类型的,投资者往往就只关心固定收益是多少。这对银行和投资者本身都是不够的。

为了培育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基金化管理的适应性,光大银行也推出了一些过渡性的产品。比如产品设计中给客户一个基准附加业绩分成的结构,如果有超额收益就和客户分成。

梁国威说,在金融发达地区,理财产品都已经做到了单个产品单独管理的方式。要做到这一点,银行需要增强对资产的评估能力。如果是投向上市公司的资产、有价证券,那么评估是很容易的,但如果是投向贷款,那么评估就相对困难。所以银行必须提高对理财产品配置资产的评估能力,才能合理确定当投资者要增加投入或者赎回时的价格。

另 外,理财产品与定期存款类似,但是利率可由银行自行决定,许多理财产品的资产和负债都在资产负债表之外。惠誉中国银行业评级主管朱夏莲女士就说,“管理理 财产品的发行和偿付所面临的挑战正在不断增加,除了信息披露差以外,许多理财产品的资产和负债都存在于资产负债表之外,这显然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文章来源:http://finance.72177.com/2012/1223/1195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