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商业观察 产经

京民用天然气今调价每立方米上涨两毛三

2012年12月01日 21:36

已经完成听证两年的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终于落下了另一只靴子,昨天市发改委发布通知,本市管道天然气自今日起每立方米统一上调0.23元,调整后价格为2.28元/立方米。

市发改委表示,本市管道天然气(不包括管道液化气、压缩天然气)居民用气销售价格统一上调0.23元/立方米,调整后价格为2.28元/立方米;各燃气供应企业的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气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全市统一价格标准。

此外,将由民政部门对低保家庭及时给予补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因气价上调而降低。市政市容部门将继续对天然气分户采暖居民用户的采暖用气进行补贴。

背景

此次涨价方案两年前已听证

2010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统一提高国内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0.23元/立方米,并规定在调后基准价格基础上再上浮10%,并要求各地尽快理顺下游 天然气销售价格。北京天然气价格构成当中,上游购气价格占80%以上,上游价格直接推动城市燃气企业购气成本上升。同年9月28日,北京非居民天然气销售 价格统一平均上调0.33元/立方米。

2010年11月12日,本市召开了居民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对于每立方米天然气价格上调 0.23元和0.27元两个方案,25位听证代表中20位同意上调0.23元的方案,1人同意上调0.27元。另有两人提出降低涨幅,还有两位听证代表不 同意气价上涨。市发改委负责人当时表示,将据听证会情况进一步完善调价方案,具体方案将按程序审批后公布,但迟迟未进行调整。

2011年5月,市发改委发布《2011北京能源工作要点》,其中提到“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电力、燃气、供热、新能源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对于跟居民息息相关的民用电、气、热的价格,发改委负责人进一步解读为“要充分考虑稳定物价的首要任务。”

算账三口之家用气年增百元左右

孙女士家常年三口人,周末孩子小两口回家最多五口人。天然气主要用来做饭和洗澡,一个月得用掉40立方左右。如此算下来,每立方米上涨0.23元,一个月就要增支9.2元,一年增支110.4元。

孙女士表示,虽然算下来一年才多100多块钱,完全可以负担得起,但是水电气都在涨,生活就得精打细算,方方面面加起来也不少,以后要尽量避免浪费。

根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调查,本市家庭户均月用气量约20立方米。调价后,预计每户月均增支4.6元,年增支55.2元,约占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的0.08%左右。

保障

两年前听证定低保补助标准

按2010年听证要点中的表述,本市气价调整后,在现有低保人员补助及应急救助政策基础上,对低保人员的用气增支,由政府按照每户每月20立方米的平均 用量和实际调价标准给予补贴,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因气价上调而降低。气价补贴通过现行低保补助渠道发放,待将来调整低保补助标准时再统一纳入。

反应自采暖用户望适当增加补贴

市民王女士住在朝阳区常营一分户天然气自采暖小区内,房屋面积90平米左右,每年冬天采暖时间跟正常市政供暖时间基本一致,采暖费3000到4000元之间,算下来一个冬天采暖需要1500到2000个立方米的燃气。

她说,自己家里基本上24小时都开着,如果白天出门关,晚上回家再开的话会比较省。她现在将燃气开到2档,档位较低,但可以保证家里温度在20度。

王女士家按照北京的政策目前享受燃气自采暖补贴。

按照目前规定,每立方米天然气补助0.15元,采暖季第二年的5月以天然气形式返还。计算公式为:(第二次表底数-第一次表底数-炊事及生活热水用气量) 0.15 2.05(上调前价格),最终数字四舍五入。

王女士说,天然气涨价后,一个采暖季将增支350元左右,虽然不多,也希望国家给予相应补贴,以示公平,毕竟集中供暖价格会便宜很多。

现状本市清洁能源用量逐年递增

据介绍,目前本市天然气资源100%依靠外埠调入。近年来,为改善首都空气质量,本市各领域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越来越多。

到2011年,全市天然气用量约76亿立方米,管网长度超过1.7万公里,用户超过470万户,是全国用气规模最大、配气能力最强、居民用户最多的城市。预计今年全市用气量将达到87亿立方米,2015年达到200亿立方米。

分析

调价机制改革推动势在必行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2010年听证会后就已经完成程序,应该当年调价,但是北京没有,可能是考虑到物价较高的因素。而今我国从国外购更多,价格也贵,企业不堪重负,且价格改革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所以综合考量决定现在调价。

韩晓平说,因为调价的前提是国家提高了上游气价,所以这个成本压力由企业承担并不合理。他认为,必须推动价格改革,现在不改对以后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困难。

文章来源:http://finance.72177.com/2012/1201/116887.shtml